但明军没有让他消停,闫应元他们一直的冷眼旁观着蒙古人的位置,面对着包围圈以西,那三万徒步的蒙古兵,闫应元发动了袭击。林丹对这手当然有所防备,早早的就把四万多‘盾牌’配置给了蒙古兵漆黑之尾。一见明军冲来,他们一个个的都持盾而立,一百架阻击弩轮流的射击着,那薄薄的小木板,根本无法抵抗阻击弩。一千净军二千亲锦衣卫,从左侧的乱石堆,直插而过。对于不能护住全身的盾牌,当然是不屑一顾,有二千体力强劲的锦衣卫配合着,不断的往前冲进。而正面的五百锦衣卫一千新锦衣卫,则紧贴左翼,一方面是对面过来的蒙古敌人,一方面和净军组成夹角射杀。
林丹当然不能任凭着明军把自己放置在西方的部队消灭,立刻指使左右两翼的蒙古人进行救援,但一是没有了马的蒙古人,要穿过二里的乱石岗,时间上不够,二是步兵冲锋,还托着个大盾,在忐忑不平的石头之间行进着,那速度当然是可想而知了,而且那大盾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中,能够护住的部位也就有限了。如此当然的得于防守人员的射击。
而正面的攻击,先开始时倒是以压倒性的优势一步步的压了过去。刚刚上手的新锦衣卫,面对着神弩,只是一个相对认知的过程,从接到神弩之后,天天都沉浸于中,但拿着它去杀敌报国,那只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的紧张根本不足外人道哉,所以射击出去的弩箭,基本上都射在了木盾之上,丝毫不起什么作用。蒙古兵在本身必死的心态之下,已经开始扔绳子拖曳铁丝网了,情形相当的焦急。五百名老锦衣卫,紧张有序的射击着,的确如定海神针一般。
闫应元看着也是急啊,在以前的预判里,新兵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被初上战场的情景镇的不行了。而后面面对蒙古步兵的,就适应的相当好了。
“老锦衣卫,专射领先者,破坏铁丝网者,给新锦衣卫争取适应时间!天应军藏身竖盾之后,准备用山地弩射击。”一里的长度,又要面临左右两翼,所以五百名老锦衣卫有些顾此失彼了。
这时候以前在净军里面的佼佼者,宫变里的主力净军军官们,发挥了最为积极的作用。他们不住的给紧张过头的新锦衣卫们说着话,缓解他们的紧张。并做着示范动作,几个例子做出,极大的缓解了周围新锦衣卫的紧张。
当蒙古军最终进入了十丈之内,天应军出手了,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可谓是杀人如麻,射击的山地弩是又快又准。蒙古军们又拿着个竖盾无法射箭,这下可让他们抓住了机会,虽然没有瞄准镜,但弩箭专射蒙古兵的手脚、头部等暴露无遗的部位,射的那说一个准二个快,蒙古兵的攻势立刻被压制住了。
而在这样言传身教之中,新锦衣卫的适应性也在慢慢的增强着,他们慢慢的学着‘前辈们’的冷静,慢慢的放开心胸,利用瞄准镜,寻找着一个个暴露的部位,形式已经开始了逆转。
正西大路上的蒙古兵被两面夹击的净军和锦衣卫们射的实在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倒是想着沿左翼排好一队木盾,但根本没有机会了,没有了反手之力的他们,已经开始后退。
净军们当然是痛打落水狗,步步紧逼,势要来个赶尽杀绝。林丹看到了败势以成,心里不由的叹气,明军将领此时发动逆袭,明显是看准了蒙古军下了战马,失去了机动性,而木盾又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难免的有所‘照顾不周’,才有此之失。立刻命令西路和南路立刻会合,并速度南策,往西是不现实的,只为没有马的存在,根本跑不远,而明军有马,可以沿着这条路轻松的追上,杀之。但往南撤,明军有马也是一点用都没有,而拖着个竖盾,速度也肯定不如蒙古军撤退的速度。
当四个方面的蒙古军脱离了战斗之后,闫应元的阻击战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杀敌二万有余,此战最大的成功就是极大的锻炼了新锦衣卫的从‘初哥’到‘老手’的第一步。虽然一万新锦衣卫,如此近距离的体会着新鲜的尸体,吐的营地里是一片的污秽,弄的是臭不可闻,但这种‘阵痛’已经过去了,只要心理素质能够适应了战斗,随之而来的就是技艺的磨练了。
有点变态的闫应元让吐完了的新锦衣卫们,打扫战场,先把那一块块木盾拣过来,并把一具具的尸体堵在正东路上的二十丈位置,那样就可以有效的阻击敌人的骑兵冲锋了。如此零距离的接触尸体,对于刚刚吐完的新锦衣卫们,更是一种恐怖的体会,而这些无疑的又遭到了别人的一场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