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实在是欺人太甚。”就在寒山寺内士子们莫谈国事的时候,定南王郑根的府僚(注:等同于日本幕府)里,一干北河的文武重臣们众口一词的声讨着刚刚遣使索要鸿基地方的福州朝廷。“无故索土,难道还没有接受当年的教训吗?再说今日之大明朝廷也为御宇整个中华,自己还在与清廷争斗,居然还不忘染指我大越国土,实在是欲壑难填,此等痴心妄想,我辈绝不能答应,主上也绝不能答应。”
当然,在场的众人中也不是都失去了理智,极个别头脑尚属清醒之辈此刻不合时宜的作出了提醒:“几位大人莫不是忘了当初塘里(注:广南阮主统治区)的境遇,难不成想让升龙也如会安一样化为废墟不成。”
“明军不过是一群海盗,只会沿海袭扰而已,会安之失也是亦然,又安敢入侵内陆。”国公副都相太尉金紫荣禄大夫赵杜粗声粗气的高喝着,随即向高坐御座的第六代郑主郑根拜伏下来。“若是明军敢来,臣用头上首领保证决,不让明寇能活着看到升龙城。”
“明寇只敢沿海袭扰,昏话。”普郡公柱国辅国上相军王朱大声斥责道。“若是明人只敢沿海袭扰,又如何能席卷北国东南,打得清军鼠窜。”说着,此人进一步补充道。“听闻明军正在北方向柳州进攻,此时若是不答应了明人的要求,接下来大军转而南下怎么办?”
“那我们就与大清的兵联手应对。”赵杜显然不善言辞,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才好,不过站在他一边的也有口齿伶俐之辈,其中任墙侯段辉游便主动站出来替他还击。“我朝本来就向大清朝廷称臣,如今高平莫氏已灭,南境又为阮氏所狙,无力扩土,正好借机向北扩展,想来大清朝不会吝啬一点土地赏赐给忠心耿耿的外藩吧。”
“无论大明还是大清,本朝与之相比都是区区蝼蚁而已,蝼蚁偶尔占了大象一点便宜便自鸣得意,殊不知这才是取祸之道。”嘉郡公上相军都督承政使阮公慎也站出来为王朱帮腔。“何况如今南掌国王sa新逝,南掌内乱,我朝当向西扩展而不是向北。”
激进派那群中则有人大声鼓噪道:“南掌山高林密,素来贫瘠,与其向西不如向北。”
“荒谬,正值明军可能海陆夹攻之际,还在奢谈什么向北,这是误国。”宪郡公都校点司左校点阳平出列向郑根拜伏下来。“主上,明军或许不用亲自出兵,只要把南方阮氏的兵马悄然北运,我朝就力有不逮了,更不要说乘机西进了。”
提到南面好不容易休战的老对手,郑根的眼神变了,他探问道:“爱卿的意思是?”
“明人虽与阮氏交恶,当不能不防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举动。”先危言耸听了一番之后,阳平这才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臣观明人索要鸿基之意不过是为了当地有煤,并无得陇望蜀进一步侵占我大越国土之意,故此臣以为主上与大明秉政之夏王同姓,或说不定祖上有同宗之谊,可叙宗亲,可叔侄相称。”边上一阵哗然,叔侄,自然是郑克臧为叔,郑根为侄了,这分明是阿附明廷,实在有越奸的嫌疑,但边上再怎么喧哗,可阳平却混不在意,只是自顾自的说着。“想来以区区卑称和鸿基一地,近可保我朝西进背后安全无虞,远。”声音在此顿了顿。“说不定日后突破南方长城也不在话下。”
“突破南方长城?”郑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虽说在清廷的调解下郑阮双方已经实现和平,但祖辈的宿怨以及多少年积蓄下来的仇恨让他做梦也想进军顺化。“若是真能如此,委屈一点也就算了。”话虽如此,但郑根还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不过鸿基乃大越国土,又怎好轻易许人,即便明人横强,本王也不惜一战。”
郑根的话听起来强硬,但听话听音,已经全然明白郑根心中所思所想的芳禄侯阮如高却暗自笑了起来,只见这位伶俐人进前一步:“主上且放心,臣愿与明使据理力争,一则要明人偿付煤价,二来国土归属当不容质疑。”
“若是如此当为大佳。”郑根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他又给出了一个底线。“若是明人执意,可许他们建港、设商馆乃至驻留部分护卫的便利,一如红夷之前例。”
毛遂自荐的阮如高得到授权自然明白该怎么做,与此同时他建议道:“红夷与明人曾有冲突,或可以使之彼此牵制,如此可保我朝高枕无忧。”
“准奏。”郑根点头嘉许,随后他环视众臣。“接下来还是继续商议西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