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鼓风技术,自春秋开始中国古代冶炼工匠就开始使用橐,橐一般用牛皮缝制,每一个高炉都要配有几个橐来鼓风以增加炉温。橐此前一直是靠人力或者畜力鼓动,直到东汉时才出现了水排鼓橐的技术,只是下曲阳虽北依滹沱河,但现在还是严冬,河水封冻结冰,水流量也小,想要使用水力,还需要等到来年雪融冰消。
暂时文远只能用人力鼓橐,不过好在文远麾下铁铺作坊的规模还小。
烈火熊熊,映的文远满面红光,只见那一炉被处理成均匀颗粒的生铁块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融化变软,慢慢的变成红彤彤略微泛白的粥状,几个工匠头用工具一阵翻炒。待炉内铁水受热足够,再将铁水倒进预先做好的陶范之内,就能得到一炉熟铁,然后再将熟铁在炭火下反复折叠淬火锻造,千锤百炼之后,就能得到一炉好铁乃至钢。
古代冶炼技术文远以前也曾在书上到过,今天还是头一回见到,因此自始至终,文远都仔细的着,并没有打扰正在忙碌中的工匠。
直到这边一炉铁水炼完,工头才发现文远来到,慌忙过来拜见。
工头姓赵,是个年近五十的老汉,虽然披头散发,身材却极彪壮,寒冬腊月天里只穿着一条长裤,精赤的上身挂着一条皮围裙,虬结的肌肉在火光映射下闪着汗津津的光亮。
赵老汉一家几代都是铁匠,祖传的手艺让他在局路一带铁匠中都素有声望,文远在下曲阳搜罗铁匠时,第一个找到的就是他,这老汉也不含糊,在文远许下丰厚报酬之后二话不说,带着几个儿子徒弟就跟着文远来了。
文远好言抚慰一番,便问起作坊进展情况。
自十二月初八作坊开始生火运作至现在,一共练出七十余炉铁料,经过折叠淬火锻打,耗去生铁四千多斤,石炭六千斤,共得了钢八百多斤,熟铁两千多斤。
钢铁自然是用来铸造兵器,熟铁则打造成甲叶,生铁也能给士兵铸造兜鏊。
按赵老汉所言,现在文远军**有工匠一百一十三人,其中熟练工匠十七人,学徒工匠九十六人,其中炼铁工匠六十三人,锻造工匠五十人,每日可费生铁五百来斤,得钢百斤,熟铁三百来斤,以这些材料打造武器,只要人手充足,每日可得环首刀十余把,或长枪头五十个,或箭头千支。相比之下,制作铠甲就要复杂得多,毕竟甲片的锻造费时费力的多,因此每日锻造的甲片虽有数百枚,但这几天下来,缝制出来的成品铁甲只有区区十套!照这样计算,作坊里一月所能生产的铁甲也不会超过五十件!文远明白,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工匠太少。
事实上能月出五十件铠甲,在那个时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数量,因为在当时即便是只用几张动物皮硝制的皮甲在军中的比例都非常少,铁甲更是军中高级将官才配拥有的奢侈品,许多士卒甚至都只穿号衣上战场。
但文远素来珍视士卒的生命,自己费尽苦心训练的精兵可禁不起消耗,在他想来,能尽可能多的士卒配备铁甲最好,否则也不会操练时让每人身上背着二十来斤重的土包。
相比较下,兵器倒可以缓一缓,毕竟这些天文远几次出兵剿匪,又得巨鹿郡城的大力资助,手上兵器不少,唯独这铁甲紧缺,时时刻刻让文远记挂在心上。
所以临离开铁匠作坊之前,文远特意交代赵老汉,炼铁铸兵之事都可以暂缓,但唯独这锻造铁甲之事必须加紧,无论如何也要把铁甲的产量提高到百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