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县乃是山西人,洪武辛亥科举人,今年已经五十有三,在永康任知县已经十三年整。
几乎年年县考他都亲自主持,但是从未见过张牧这样的孩子。
先说这字,古人云字如其人,看一个人字便能看出来他的性格脾性,张牧的字笔锋凌厉,铁骨狰狞,如果不见其人,只看这个字,傲骨铮铮,煞气凌人,一横一竖都似乎咄咄逼人。
如果不看人,只看这字,倒是让张知县想起本朝中山王的手笔,铁马金戈,征战一生,只看他的字,便让人有一股寒意。
很难想象,面前的字出自一个只有十三岁孩子的手笔。
再看这行文风格,极其老练,八股文虽然刻板,有固定的格式,极大的禁锢人的思想,但是强中只有强中手!
真正的行家能够做到对仗工整,文章通顺,且贴合题目。而行家之大才,便能在行文之中借古比今,引经据典,一抒心意,这种人,可遇而不可得。
这篇“仪封人请见”大意说的是: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当张知县看到张牧写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盖否而泰者,天也;往而必反者,势也。况乎有其具,不患无其施;而拙于藏,当必大于用。则天下聋聩,舍夫子其谁起?”的时候,不禁更加惊呆了。
他已经主持县试数年,一般县试学生所知有限,能够写的通顺,对仗整齐已经不易,而能够引经据典的,阐述自己的意愿,这已经绝顶高手之列,十余年县考生涯之中,张知县只见过张牧一人。
其中“盖否而泰者,天也;往而必反者,势也。”引自《易经》语。否、泰为《易经》挂名,天地不交谓之否,天地交谓之泰。
大意就是说:天地都有其规律,兴衰存亡,周而复始,如今万马齐喑,便会有真的圣人来结束这一切,如今除了孔夫子,还能有谁来独领**?
张牧小小年纪用《易经》点出了这片文章的核心意思,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已经算是真正的行家了。
这还是其次,更加重要是,这个观点根本不想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应该有的,倒是像一个洞悉了沧海桑田变迁,看尽了人间冷暖的年暮之人所写。
好似坐看云起云落,独钓寒江之雪,意境悠远。
只是,当张知县还沉浸这片文章之中的时候,张牧已经收结写到:“噫,夫子生不遇于时,如仪封人者,亦可为倾盖之交也。”
张知县看到张牧写到这里,不禁再次一惊,忍不住赞叹道:“真真不简单。”
一般考生只读经,而很少读史,倾盖之交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张牧能够用到这四个字,显然是对史学也有涉猎。
更加重要是,张牧小小年纪,这口气倒是老气横秋,感叹孔夫子生不逢时,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这便更加不易。
一时间张知县扪心自问,让他这把年纪,这等阅历来写这片文章,他自问办不到。
这篇文章简淡闲逸,而议论叙事一一管到,其文体高妙,笔墨之洒脱,亦当于唐宋人追求风格,极其难得。
“大人,要小的给你一把椅子么?”这个时候一个衙差小声的说道。
“哦!”张知县一愣,抬头看了一眼,已经是日上三竿,他竟然在这里生生的站了两个时辰,一个字一个字看张牧把出写,每个字都让他觉得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