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鸭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鸭 > 暗黑大宋 > 第711章 苦肉计吗?

第711章 苦肉计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还有一个人,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似乎后半辈子就在打仗了,可能将诸葛亮看成武将?

不过老王就是这样说了,依然没有作用。

但大家小看了老王,表面上看老王很软弱的。然而老王从庆历时就担任直集贤院,然后是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参知政事以及当朝首相。

整整三十多年,没有离开京城,看看宋朝的顶级大臣,有几个人做到了?

所以面对着一片反对声,老王寻了一个机会,对赵顼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便是,陛下,大伙皆认为以枢密副使授之王巨,不过老臣不大明白。朝廷是以文治之功授予王巨枢密副使,还是以武功授予王巨枢密副使?

这句话还好一点。

关健的是第二句话。王巨与谁结伙成派?

对于一个英明的人君来说,什么样的大臣最好用?良臣武将,no,那一个人君不怕大臣功高震主?

忠臣,那么究竟什么为忠,什么是奸?

就象章惇,在史上,被史册载为宋朝的奸臣,可章惇当真是奸臣?或者韩琦,那是有名的大宋忠臣,然而韩琦的晚年种种做为,能算得上大宋的忠臣?

诤臣,首先做为人君,有没有大肚量,次之有几个言臣达到魏征的高度?

亲信大臣?看看最亲近的三个大臣,易牙、开方、竖刁……

所以以上几种臣子都未必是一个英明人君喜欢的,真正喜欢的只有一种大臣,孤臣!

另外大家忽视了另一种关系,包括王巨自己在内,那就是少年时结下的友谊。

可能赵顼长大了,有他的一些想法,比如王巨最反感的异论相搅。然而凭借王巨种种嚣张的做法,如果不是赵顼庇护之,王巨早就悲催了。但这一点,就是王巨现在还没有察觉出来。

再加上老王这两句话,赵顼终于不顾大家反对,强行下了授命。

今天赵顼悖然大怒之下,终于将老王第二句话翻将出来。老王说的很含蓄,结伙成派,实际就是结党!

当然,老王说这句话有两层用意,一是劝说赵顼,二是向赵顼表功,俺们也没有结伙成派,属于孤臣一类的,所以皇上,你得放心用俺……

老王知道这幕后,可其他大臣那个知道?

赵顼这么一说,那就太诛心了。

虽然现在朝争要相对变得温和一点,可有几个大臣没有站队?

并且许多人也不相信安焘之言。

就说依政县的案子吧,实际与陈世孺之妻杀母案一样,还用得着查吗,一看奏表就清楚了。

赵顼坚持让王巨担任参知政事,让某些人很不快活,于是派人暗中写下说唱本子,再四处传扬,最后让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形成一种大势,然后一举弹劾,王巨必然会黯然离开朝堂。

谁曾想王巨绕道邛州,正好听到这个说唱,又看到几名胥吏的贪婪,偏偏那个受害的李老汉儿子是战死在沙场上的,抚恤不公正,三件事撞在一起,因此让王巨含怒诱惑胥吏,最后出手杀人。

王巨这种动不动拨刀子杀人,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做派,让许多士大夫不喜之。

不过归根到底,是有人出手在先的。

酿成大案子了,皇上派皇城司的人四处盘查了,就不能再用说唱本丑化王巨了,那么弄不好真有人买通山匪,刺杀王巨,一劳永逸解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还有案发的地点。

原来洛阳太守是赵顼最早的老师王陶,这个人与王巨没什么恩怨,甚至恰恰相反,他对王巨一直很欣赏。

不过秋祭过后,朝廷诏令,以河东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潞国公文彦博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依前河东节度使、判河南府。

文彦博的官职还不止这些,如果一一写出来,足足有十几个,但这些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以及几个节度使别当真,当然,这些官职也有许多好处的,首先是薪酬,这么多顶级官职叠加在一起,让文彦博的薪酬达到让后人跪地叹服的高度,另外它们也是一个荣誉之职。但真正行使实权的只有一个,判河南府,也就是洛阳太守。

以文彦博的力量,手中又有了实权,想在洛阳搞一些小动作简直太容易了。

并且文彦博也有动机,不提什么党争吧,就说他与王巨的恩怨,那简直可以说是一把血泪难书了。

所以现在大家都感到真相扑朔迷离,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赵顼又说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话:“李定,杨遂,你们二人带三将官员前去崤山,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山匪一一捉拿归案。”

杨遂是殿前副指使,李定是御史中丞,御史台也掌管大案要案的,因此这二人前去洛阳捉拿山匪绝对没有问题。

但真没有问题?

首先杨遂,他是武将,王巨在武将心中地位可想而知的。

这也不要紧,关健是李定。

李定也不要紧,关健洛阳不止文彦博,还有好大一群人,富弼、司马光、王拱辰、楚建中、刘几……

想一想一个乌台诗案,牵连了多少人吧。况且这个行刺宰相案!(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