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老师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为网络文学大学讲授的第一堂课题目是:作家的成长与文学的发展方向。
莫言:
在这个地方讲课,真是犯上作乱,封建年代是要砍头的。国子监,天子讲坛。当然了,我想天子也是象征性的讲一课,太傅讲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这个地方也让我们产生了很多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历史是多么的无情,时光是多么样的不可挽回,现实是多么样的丰富多彩。关于文学,刚才我说了,可讲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是每一个人在走上文学道路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所经历过的,未必完全一样。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很独特的个体,他的生活环境,个人的经验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道路,肯定也是不尽相同的。当然也有很多共同点,好的文学都有一些最基本的特征是一样的。好的作家,他很多的个人经验,也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但是在文学创作当中,既要看到作家的共同特点,更要研究作家个性独特之处。因为文学跟别的东西不一样,我们生产产品,它越标准化、越统一越好,这样便于更换,维修和制造。但是文学最应该强调的是它的个性。我们为什么需要存在这么多的作家?我们为什么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作品,还要继续看?我想就在于每一个作家的共性特征不一样。每一个作家发挥自己的个性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使我们的阅读就可以感受很多新的东西,可以不产生重复感。
像我这样写作几十年的作家,当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进一步的强化突出自己的个性,避免自己的作品重复自己以前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重复别人的作品。
先从文学的共性说起,这是老生常谈的。我是写小说的,诗歌、话剧跟小说有很多相通的东西,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最熟悉的还是小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有非常丰富的,非常新鲜的思想。
好的作品往往不是一滩清水,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一眼看不穿的,浑浊的。比较浑浊的,像长江大河一样,小溪一眼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黄河是看不透的,长江也是看不透的。正是因为它的看不透,它的浑浊,所以它包容了很多的东西。
作家要在作品里表现出的思想,好的文学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征和内涵。文学的思想跟理论家的思想不一样,他应该在作品里表现越含蓄越好,表现的相对朦胧比较好。也有一些情况,我们读一些古人的作品,比如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依然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很多的会心之处,仿佛讲述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事,我们身边的事,他很多的思想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就是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具有某种超前的意义。
这些作家未必是先知者,但是他们有敏锐感受的人,他们感知到了时代生活当中包含的一些新的思想特质,他们感受到了,但是未必很清晰的表述出来。他们感受到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包含别人不具备的思想,但是也未必能够很清楚的把这些人的新思想的萌芽给很理论化的表述出来。但是他们把它形象化,把这样的人写出来,把这些人身上一些看不透的东西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包含了超前的思想,就是他作品的人物具备了吸引人的特质。
我想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林黛玉,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新人,和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标准的好人是不一样的,是格格不入的,在朝廷上是反臣,在社会上可能是歪人。但是这样的人经过时代的考验,被我们所接受,因为他们思想中、行为上包含了很多我们现在认为是正确的东西。
好的文学作品,自身所包含的思想的丰富性,就是需要有形象化、朦胧的,隐藏比较深的东西,通过时间慢慢的彰显出来。
作家在作品里面,完全可以像教师一样,像托尔斯泰一样,畅所欲言,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探讨。就像他的《战争与和平》滔滔不绝的说教,这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一种功夫。
我们现在读《战争与和平》感觉他说教比较枯燥,但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来的。因为他也是他那个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当然我想也有很多的作家,没有像托尔斯泰一样,而是像曹雪芹一样,很隐晦的很曲折的通过人物把深含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念、思想观念表现出来,曹雪芹的方式,肯定更加符合文学或者是小说的方式。
我自己分析一下我的语言形成,我是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回家,在学校里读到的书很少,起码有两年的时的语言课本是用毛主席语录代替,是大开本的毛主席语录。老师教我们读一遍,自己背去。那时候确实能把毛主席语录背的滚瓜烂熟。
这样一种语言后来在我的很多作品里,西方研究中国文学叫毛文,这样的文学作品,在我以后的小说里面都有所体现,当然是用戏谑的方式来写的。由于辍学以后,一下子进入了成年人的社会群体,每天跟成年人在一起生活,也经常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书,这样一种来自乡土、民间的、蓬勃的毛茸茸的,拖泥带水的不讲究的乡土语言,口头文学语言,对形成我的文学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