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的办法是把朱以海和鲁王监国朝廷的官员都放出来,拥立鲁王在广州登基,也成为南明的一部份,而自己摇身一变,也就成了明军,如果商毅对明室的政权有几分顾忌,那么就可以利用朱以海当挡箭牌,挡住商家军对广东的进攻,但万一要是商毅六亲不认,一定要占领广东,那么自巳也只能选择最后一招,等商家军打到广州城下的时候,就乘船从海上逃跑。
就这样当了几个月阶下囚的鲁王朱以海以及下属的十余名官员,包括张煌言、张名振、朱大典、张国维等人,也都被尚可喜放出,恭恭敬敬的待若上宾,同时尚可喜还表示,自已愿意弃清降明,并拥立朱以海称帝,就在广东建立新朝廷。
朱以海当时就傻了,因为这事情实在是太意外了,简直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因此怔了好半天之后,朱以海才咬了咬自己的手指头,终于证明自己是没有做梦的,原来天上真的掉下馅饼来。而紧接着朱以海就是一阵狂喜,吓得尚可喜赶忙又安抚,生怕朱以海受不了这种刺激,再疯了过去,自己可就真的在沒有办珐了。
好在是这两年来,朱以海东奔西逃,也算是几起几落,心里承受力也比过去强得多了,因此才算是稳定住了心神,不致于教尚可喜的这一番心血白费。
虽然张煌言、张名振等人有尚可喜的用心还十分怀疑,但朱以海己被称帝深深吸引住,因此也不顾众人的反对,就在被尚可喜释放之后的第三天,在尚可喜的扶植下,正式称帝,定国号永安。封尚可喜为太师、永宁王,以张国维、朱大典为内阁大学士、督师熊汝霖、张煌言为兵部尚书。
商毅收到些消息的时候,也不禁十分好笑,在另一时空里本来只是打酱油的绍武朝廷居然还真坐稳了,一直没有称帝的朱以海也终于过了一把皇帝的瘾,而赦赦有名的大汉奸尚可喜竟然也干起了反正的事情,一跃而变成了明朝的臣子,看来自己扇动翅膀引起的这场风暴的威力可不小,己经有很多人的结果都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南明,成了永历、永安、绍武这三个朝廷并架齐趋,三足鼎立的态式。再加上尚未分出胜负的四川、北方的清廷和自巳,中国大地上实际出现了六个相对独立割据的势力,但既不是南北对持,又不是东西相争,这可是在任何历史时代都没有出现过的局面,不知道后世会对这段历史时期使用一个什么称呼呢?
而这里面最让商毅感觉到有趣的,还是郑成功和绍武朝的关糸,在另一时空里郑成功可是南明后期抗清的一面光辉旗帜,被后世形容是忠义的像征,但现在居然就开始和绍武朝廷产生了矛盾。而且还干了不是忠臣应该干的事情来。
不过想想也并不奇怪,尽管郑成功在抗清的立场十分坚定,对明朝的忠心也不容质疑,而且性格刚毅,百折不挠是郑成功最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是他最大的弱点,因为一但刚毅过头也就成了固执,因此郑成功的弱点也不少,遇事容易冲动,往往凭一时的好恶而不计后果地处理问题,缺乏作为统帅人物必需的全局观念,和宽容心怀。
在另一时空里,尽管郑成功自起事之后,一直都奉立距离自己较远的永历朝廷为正朔,而没有奉立近在身边的鲁王监国,除了因为鲁王监国曾和隆武朝廷恶交之后,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恐怕就是不想有人在身边管着自己。在后来,没有配合李定国进攻广东,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实际永历朝廷也从来就沒有能够真正指挥过郑成功,因此郑成功一直都是作为一股独立的割据势力存在,我行我素,但也正因为如此,郑成功才能无所牵挂的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不必分散精力去应付那权力纷争,结果势力、影响力、建立的功绩,也一直都比受制于永历朝廷的李定国大。
而现在郑成功才刚刚起事,政治上还不成熟,就十分轻率的把绍武朝廷接到福建奉立,从而背付起这个沉重的负担,以后遇到的麻烦也是可想而知道。
但这些问题是该郑成功去头疼,还轮不到商毅操心,现在江南地区基本平定了下来,而南京的各项工作也在李岩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商毅也觉得自己应该返回杭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