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日本也不是别有想到,海外华人也可能有相似的想法,不过协议的执行,还是要看俱体的情况而定,但这对双方都是平等的,关建还是看政府的外交周旋能力。
于是小村寿太郎在国内的指示下,和李三杰以私人的名议,签议了一份被后代称为【李小密约】的协议。
――――――――分割线―――――――――分割线――――――――
小村寿太郎带着签好密约,赶回日本去汇报,而就在这时,又有人到访青岛,这次来的人是清廷新任的直隶总督袁世凯。
原来俄国违反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并且向清廷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条件,同时又派驻清公使格尔思向清廷发出外交照会,希望清廷能够答应俄国的条件,并且还发出威胁,如果清廷拒绝接受俄国的条件,俄国将拒不再执行【交收东三省条约】,同时还将再出兵攻占己撤军的地区,并再度进军南进;而如果清廷接受俄国的条件,俄国不仅会如约继续撤军,而且还愿意帮助清廷,如提供贷款,修建铁路,对抗英日等国等。并且还私下里会见了一些清廷的官员,向他贿赂钱财,要求他们为俄国发声。
于是也有人在朝廷中发声,认为应该接受俄国的条件,虽然说这些条件确实苛刻了一些,但毕竟能够收回东北,而如果拒绝俄国的条件,不仅是东北收不回来,而且俄国真的出兵开战,那么大清可就真的危险了。
但就在这时,英美日三国的公使也都纷纷向清廷发出外交照会,要求清廷拒绝接受俄国提出的条件,同时支持清廷要求俄国继续履行【交收东三省条约】。
而这一下清廷就有些左右为难了,毕竟这两边都不能得罪,虽然大部份人都偏向于英美日这一边,这一方面是由于英美日的国际形像要比俄国好一些,而且如果俄国继续履行【交收东三省条约】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但现在毕竟是俄国占据着东北,一定赖着不走,清廷也拿他没有办法,虽然英美日说是支持清廷,但能支持到那一步,谁都不敢保证,老实说现在清廷是对那一国都不信任。
就在朝廷议论不决的时候,李鸿章建议,不妨派人去询问海外华人,看看他们的态度,如果以后真的要和俄国开战,清廷还只能依靠海外华人。
于是淸廷下旨,命直隶总督袁世凯去青岛,和海外华人会见。而之所以把这个差事派给袁世凯,是因为清廷己经下旨,命袁世凯出兵,平定直隶南部的景廷宾、赵三多、李壮勇等拳匪余众之乱,而由于这一次平乱的位置在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的交界处,因此有可能会将战火引到山东省去,这就有必要和海外华人达成一定的同识,一方面是方便平乱剿匪;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发生误会。袁世凯正好可以随便把这两件事情一起都办了。
在清廷从西安返回北京的途中,景廷宾、赵三多、李壮勇等人曾在半途伏击清廷的队伍,到是把慈禧吓了一大跳;而这一次出击,却令景、赵、李等人的声望大增,加上当时清廷急着回銮,而到了北京之后,又需要一定时间的稳定,因此又拖了2、3个月没有行动。这就给了他们充份的发展时间。
结果景、赵、李等人的势力在这2、3个月里迅速的扩大,部众己达到7万余人,并席卷河北、河南、山西三者,20余个州府,清廷的河南巡抚张人骏、山西巡抚毓贤都曾两次出兵征剿,但都被景廷宾、赵三多、李壮勇等人击败,现在他们己经攻占了7个县城、2个州城,一时声势到是颇为惊人。而清廷也不敢再轻视这股拳匪的余众,于是慈禧亲自拍板,命袁世凯率北洋新军出击,平定这次叛乱。
这时袁世凯练兵己有5年的时间,北洋新军也从小站练兵的7千余人扩大到了2万5千余人,在庚子国变期间,北洋新军并没有参战,尽管淸廷己不再追究此事,但也颇一些受诟病,因此袁世凯也打算借这次平乱的机会,向清廷展示一下北洋新军的战斗力,不过首先要解决好和海外华人的关系,毕竟这一仗是在山东边境进行,而且很有可能会波及到山东去,乱匪一但被打散了,可是四处乱跑的。
于是接到清廷的下令之后,袁世凯立刻将出兵的准备工作交给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完成,而自己则带着冯国章、曹琨来到青岛,和海外华人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