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隆宣三十五年,初冬,慕芙岛盛世的缔造者,月后巷百姓眼中的大善人——顾未常,化为一缕青烟奔向极乐世界。
通善寺,望月阁。香茶的味道令人陶醉,茶还是那些茶,只是对饮的人不再一样。品茶的人入口的是茶香,喝进去的却是对家人的思念。
和望月阁宁静无扰的境况不同,今ri通善寺的前院格外的与众不同。一些顾爷的友人,昨夜接到消息后,便先后的赶到了通善寺,在供院前燃香烧纸,寄托对旧友的哀思。角落小院升起的青烟,他们并看见,但后来的一个消息很快便传播开来,因为这些人看见静仁主持捧着一物快步去往了一个地方,通善寺最受崇敬的地方——通善舍利塔。
通善寺又得一颗舍利的消息,很快便像雪花一样传遍了整个幕芙岛。舍利为佛家圣物,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据说,只有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才能出现。很多人都在猜测,到底是哪位不出世的高僧圆寂后留下舍利。三十年前通善寺老方丈留下的舍利,吸引了数十万人的瞻仰,当时的人山人海很多人依然记忆犹新。一些消息灵通的人,也开始把舍利的诞生和那位叱咤风云的顾爷联系在一起。白se镶金的舍利塔,坐落于通善寺前院的几个参天大树下。最早赶到的那批顾未常的友人,亲眼看见静仁主持把一颗火红的舍利安放在其中,安置在老方丈白se舍利的下首,神圣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
多年沉寂的寺庙,再次成为了大家议论的中心。佛家至宝的出世,本就是天下奇闻,更何况在同一个地方再次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不到半天的时间,寺内便挤满了各方的看客。一些信奉者跪倒在塔下,虔诚的诵念佛经,久久不愿离去。斋房里,一贯而入的人群让许久不曾忙碌的掌勺和尚不知所措。本来空置的禅房,如今一间难救。通善寺人来人往,也让傍边多年沉寂的小街热闹起来。各种小推车布满了整条街道,挤不进寺内的人们便开始在门外打尖喝茶。而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也被好事之人胡说开来。
“听说,顾爷昨ri晕倒在上东集市,被手下送回月后巷,路过通善寺,便又一颗火红舍利从天而降,直接砸入顾爷的身体之中。在体内游走一圈后,顾爷便消失不见,只剩舍利留在原地。”
“什么从天而降,那是老方丈下凡,带走仁善的顾爷,留下舍利福泽后人。”
“胡说,顾爷没有死,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顾爷本身就是这寺里的人。老方丈便是他的师父,顾爷从小在这里长大。昨天定是老方丈显灵,将顾爷带到一处世外桃源医治去了。”
。。。。。。。。。。。。
。。。。。。。。。。。。
。。。。。。。。。。。。
。。。。。。。。。。。。
“真没想到,师兄还能留下舍利,这样走也算很风光了。”静仁打破了阁中二人的沉墨。
静仁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回想起打开院门看到的景象,那个跪在一堆炭火前的背影,和当年师兄一模一样。只是面前的人比之当年的师兄,坚毅的更加让人敬佩。这孩子没有修过佛法,只是单纯的想完成其师最后的愿望。没有犹豫,没有胆怯,单是想象就知道他承受的是那种噬心的痛楚。
静仁安慰道:“一些人都是为了财se名利而活;因为不懂的处事之道,而受很多的苦恼;死后随自己所作的善恶业多少而轮回,今生的苦难便是以前所作所为的补偿,你师父便是在做这些补偿。冥冥中确有轮回,世上的宗教都共识它的存在。人逝去后,身体是死亡了,灵魂是不灭的。佛经上说:‘生,又曾生;死,又曾死,本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所看到的生命是无常变灭,无穷无尽的,如同江河之水滚滚不断,是刹那不停的变化着。死亡不是消失,死去的是躯壳,真正的生命则是绵延不断。是走出此生这一扇门,进入新生的另一扇门,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佛教又强调超越生死,认为真正的生命是超越无常,求得解脱。”
见兰克眼中的悲伤生出了些许的明悟,静仁继续道来:“舍利并非尽出佛门,你师父还俗已过二十载,他为月后巷做的一切,为百姓做的一切,天下皆知,天地共晓。人只要有颗佛心,照样能达彼岸。这颗世俗人的舍利,便是他把心留在了这里。”
话不需多,只为有心人而讲。片刻的思索后,兰克起身对着静仁行礼,说道:“主持的话,为我解惑,在此谢过。众人来观舍利,并非都是来看天降于人间的奇宝,也多有人为善人送行。今早火起之时,我没有闭眼,没有移目,看到的只是先师欣慰的烟火。我知足,师父的父是父亲的父,为我父如愿,且得舍利,心中已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