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生于随的传说源远流长,为其他地方所不能及,其中疑点虽然也很多,但是传说的内容基本上能为考古发现所确证。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
一
还在旧石器时代,随州境内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随枣走廊已经遍地开花”.正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西花园遗址(包括庙台子),冷皮垭遗址,金鸡岭遗址。对它们的发掘与研究表明,在距今5000——6000年的岁月中,随枣走廊已经分布了许多的村落,栖息在这块土地上的远古人类创造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农耕经济十分发达。冷皮垭遗址中含有大量的稻谷壳,在西花园遗址中,也有大量由稻草拌泥而烧成的红烧土,内含大量的稻谷壳。随州先民的农耕活动十分发达。一是懂得了挖沟引水、掏井取水排灌。如安居北城外遗址中就有人工沟渠,我们在府河冯家畈遗址中发现“陶井”,艺术是现实的反映,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井”;二是粮食已经有了剩余。西花园遗址中出土200多件喇叭口红陶杯,专家们认定这是酒杯。可见,当时饮酒之风盛行。粮食是当是做酒的原料,假若当时不生产出相当数量的剩余粮食,要用大批粮食来酿酒是不可能的。
纺织业发展水平很高。在随州新石器遗物中,陶纺轮较为普遍。如西花园遗址共出土陶纺轮达250件以上,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纺织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制陶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在随州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陶片、残陶器最为常见,包括黑、褐、红、灰等多类。主要的生活用具是陶器,制法多为轮制,且品种多样,说明当时随州地区的制陶业已经走向鼎盛阶段。轮制陶器成为一种产业,意味着在生活品有了剩余的基础上,它已经从农业生产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生产行业。金鸡岭文化遗址中出现专门的制陶区,可以进一步说明制陶文化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定居生活包含了城市的萌芽。新石器时代随枣走廊已经出现单间或双间的地面建筑,随州府河马家畈遗址中,也有“屋基”的发现,说明那时的人已经有“室”了。随州洛阳金鸡岭遗址,人们的文化聚落已经分生活区和制陶区。这些说明,新石器时代的随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已经不是流动的,而是固定的了。由此可以判断,关于炎帝神农氏住山洞的传说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聚落遗址有一定的区划,不同区域不同功能,说明那时的包括随州在内的随枣走廊地区可能有了原始的“城市”。考古界就有人将位于随枣走廊的雕龙碑遗址视为炎帝神农的“都邑”,其安装有推拉门的房屋建筑所反映的建筑技艺成为“绝世奇观”。
产生了初步的文明。定居生活是创造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从随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我们发现当时人们有了自觉的文化创造活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入其的萌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