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往东都洛阳,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到了大业二年,杨广在恢复父亲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影响至今的科举制度。虽然整个隋朝大约只举行了四五次考试,而且因为隋朝科举属于初始阶段,考试没有定期,考试办法也不完备,考试题目和内容都有随意性;但开科取士这个政治措施,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了,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和取得高官厚禄的门路,从而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流弊。据载隋朝的著名进士、秀才如房玄龄、侯君集、杨纂、杜正伦、许敬宗、孙伏伽均成为唐代的名臣。
隋朝的科举是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的过渡,从此开创了中国考试制度的新纪元,这无任对当时还是后世、中国还是世界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从根本上打破了两晋南北朝以来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最大限度地网罗全国优秀人才,使一些出身寒门的庶族可以沿着这个阶梯取得参与政权的机会,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这对于大业年间维护南北统一有着强有力的影响。
其次选拔官吏有了文化作为依据,封建统治者的高明之处体现在科举制度上也许就在于,他们利用这种考试形式从参与考试者中选拔出高素质、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朝廷做官,提高了朝廷官员的整体素质。
再者,科举制度不仅能够得到政治上的特权,而且还能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宋真宗在《劝学文》中写道:“福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古代一旦科举及第后,便能迅速获利的真实写照,科举制使读书称为了一种潮流。
在当时的大隋帝国读书一事前所未有的开始普及,由朝廷设立的国子监、太学、州县学让读书不再是门阀士族的特权,无数在田野里劳作的底层百姓子女有了读书的可能,杨广的这一伟大的决策一改历代帝王的愚民政策,这一伟大的改变对于后世以及人类有着突破性的影响。在大业年间这个伟大的帝王他用自己权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大业年间杨广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诸州图经集》100卷等。这些杨广下令编撰的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杨广在位期间隋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达到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很可惜的是在后来的战乱中杨广收集的大部份图书被破坏,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能留存到现在,那么世人对他的评价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推荐收藏啊,嘟嘟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dd>